近年來, 太湖縣城西鄉牢固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理念,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,充分激發人才干事創業活力,打造鄉村人才振興的“強磁場”。
選好“領頭羊”。始終把村“兩委”隊伍建設工作作為“一把手”工程擺在重要位置,高質量完成鄉村兩級換屆工作,配強“火車頭”。新一屆鄉黨委班子大學及以上學歷7人,35歲以下2人。村“兩委”成員38人,新進9人。村 “兩委”成員平均年齡40.74歲,較上屆下降5.1歲,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66%。6個村黨組織書記、村民委員會主任全部實現“一肩挑”。以“一對一”等形式結對,為新任村黨組織書記配“導師”,在幫帶中傳經驗、鼓干勁、壓擔子,為村黨組織書記健康成長搭臺引路、蓄力賦能。同時,加大村級年輕后備干部培養力度,打破“地域限制”,在全鄉范圍內公開招考14名后備干部,聘用鄉村振興專干6名,每名跨村任職后備干部安排1名鄉級幫帶責任人,切實解決村干部“后繼乏人”的問題,為鄉村振興工作夯實人才基礎。
建好“人才庫”。挖掘制造“匠才”, 300余名磚匠、木匠、竹匠組成的“田秀才”“土專家”致力于美麗鄉村建設。引進產業“英才”,以“人才+資本+項目”的模式實現“雙招雙引”同頻共振。成立“傳技術”志愿服務隊,10余名農技師化身科技特派員,為全鄉6個村提供農技服務。利用鄉村振興夜校等方式,為群眾現場答疑,鼓勵鄉村青壯年、在外務工人員積極返鄉就業創業。依托流動黨支部和在外商會,進一步加大與在外知名人士的溝通聯系,緊盯各村致富帶頭人、商人、畢業生等群體,通過咨詢摸排,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。截至目前,全鄉共采集在外人才信息1492條,采集“在宜人才”信息5890條。通過召開在外人才新春茶話會、鄉賢懇談會等,引導廣大在外創業人士返鄉創辦企業、捐資助學、扶危解困,做好介紹家鄉的宣傳員、政策的講解員、招商引資的牽線員,為家鄉發展出智出力。
育好“智囊團”。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,組織鄉村干部到潛山市進行學習考察,現場觀摩人居環境整治、經濟發展等工作,拓寬對鄉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。加大扶持培養鄉村工匠、文化能人、農業科技帶頭人等本土人才,通過大力推廣“能人+農戶”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以政策、信貸優惠政策鼓勵支持鄉土人才建辦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,激發農村優秀人才干事創業激情。
圍繞農村實用技術、特色產業發展等實際需求,加強創業培訓和技術指導,采取“訂單式”培訓,開設“月嫂班”“電商知識技術”等培訓班,實現勞動力人員帶技上崗。邀請各類農業專家與鄉村兩級業務骨干進行交流座談、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,建立“農技員+農民”結對服務長效機制,開設“大棚課堂”,發放農作物田間管理等宣傳資料800余份,利用農技推廣APP等新媒介,開展技術服務30余次,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4期,培訓人員200余人次。(楊達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