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迎江區長風鄉牢牢抓住基層黨建這個“牛鼻子”,切實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,探索創新以“黨建+”為引領的鄉村治理模式,構建起基層治理新格局。
織密網格,打通“最后一米”。堅持網格長制度,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向基層“毛細血管”末梢延伸,并在“網格管事”的基礎上,進一步加強黨總支、黨支部、黨小組等多級黨組織力量的戰斗堡壘作用,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:依托以黨員活動日、志愿服務日等為載體,不斷提升黨員服務水平,做實為民服務舉措,提升黨群親密關系;發揮黨員旗幟作用,發動黨員干部從身邊做起,以良好的精神風貌來服務和帶動身邊群眾,共同參與基層治理“最后一米”;把“黨建+”作為加強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創新手段,強化黨組織議事、評事和調解能力,為鄉村協商治理提供創新黨建平臺。
會商理事,化解矛盾糾紛。在征遷矛盾積案較多、信訪問題較為突出的營盤村,長風鄉從鄉情鄉親入手,以黨建為引領力量,成立營盤村鄉情理事會。鄉黨委提供支持指導,村黨支部書記、黨員村干等擔任骨干力量,廣泛吸納鄉賢鄉老、村民小組長、致富能手和退伍軍人等為理事會主要成員,當產生矛盾糾紛時眾人便齊聚一堂,把問題爭議擺到桌子上協商解決。理事會會員們用接地氣的家鄉話與服務對象敘鄉情、話桑梓、擺事實、陳道理,堅持以情動人、以理服人、以干助人,不斷消解鄉村矛盾糾紛存量,減少相關問題增量,做到矛盾化解在一線、問題解決在一線,不斷提升鄉村基層治理水平。
信用引導,激發群眾熱情。以黨建為引領,加速信用村建設工作向長風鄉覆蓋,通過信用引導和榮譽激勵,持續激發群眾守信向善熱情。配備干事能力強、群眾人緣好的黨員干部擔任信用村信息采集員,加強定期培訓工作,傳授數據采集流程和數據錄入填寫規范,做好信息采集保障;選定5個試點村進行前期試點工作,通過線上微信群、朋友圈、QQ群和線下宣傳欄、鄉村大喇叭、電子展示屏等媒介,廣泛開展宣傳工作,最大限度發動群眾參與信用村建設工作;通過系統綜合評分,評選信用戶,為其中的20戶優秀星級信用戶授牌表彰,鼓勵其以身作則、帶動更多人參與其中;逐步推進信用場景建設工作,讓“信用能生金”成為長風鄉共識,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抓手,推動村民群眾成為建設和美信用鄉村的主體力量。(潘鑫、李定)